2025年春天异常寒冷的主要原因是拉尼娜现象持续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异常活跃以及大气环流波动加剧,导致冷空气频繁南下,叠加倒春寒和局部地形因素,形成“春寒料峭”的体感。
-
拉尼娜现象主导气候异常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低,形成弱拉尼娜状态,增强东亚经向环流,促使冷空气南下强度增加。尽管海洋指数较弱,但大气响应显著,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温较常年偏低2-4℃。 -
西伯利亚高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盛且位置偏南,冷空气团持续侵入,尤其在3-4月达到寒潮级别。副热带高压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受阻,冷暖气团交汇引发长期阴雨,进一步拉低体感温度。 -
倒春寒与季节过渡特性
春季本就是冬夏过渡期,气温波动剧烈。今年立春后多次遭遇“倒春寒”,3月下旬至4月出现阶段性低温,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雨雪,昼夜温差达10℃以上,加剧寒冷感知。 -
地形与局地气候放大效应
高海拔地区因辐射冷却效应更易降温,而山脉走向(如秦岭、太行山)阻挡暖湿气流,导致冷空气滞留。长江流域因长期阴雨湿度高,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更低。
提示: 春季保暖需关注“春捂秋冻”,尤其老人儿童需防范骤冷骤热引发的健康风险,建议通过权威气象平台跟踪实时预报,灵活调整着装与出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