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登革热防控的十条核心措施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个人防护、社区联防、健康监测等,重点在于“环境治理+科学防蚊+及时就医”。
- 翻盆倒罐清积水:室内外积水容器(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需彻底清理,水生植物每3-5天换水并洗刷容器内壁,阻断蚊虫繁殖环境。
- 物理防蚊优先:安装纱门纱窗,睡眠使用蚊帐,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 化学防制辅助:对成蚊密集区域使用蚊香、驱蚊剂或杀虫剂,喷洒时注意通风安全。
- 生物灭蚊补充:水池、荷缸放养食蚊鱼,利用生态链控制蚊幼虫数量。
- 高峰时段避外出:伊蚊活跃的早晨和黄昏减少户外逗留,尤其避免树荫、草丛等阴暗处。
- 社区协同整治:参与爱国卫生运动,配合清理公共区域卫生死角,发现蚊媒隐患及时上报。
- 旅行防护提示:前往东南亚等疫区需备驱蚊用品,归国后15天内出现发热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行程。
- 病例隔离管理:确诊患者居家防蚊隔离,减少外出,防止病毒通过蚊虫二次传播。
- 症状早筛早治:突发高热(40℃以上)伴头痛、皮疹等症状,需第一时间就诊并主动申报接触史。
- 二次感染警惕:曾患登革热者再次感染易重症,需加强防护并密切观察出血倾向等危险信号。
登革热防控需全民持续行动,结合“清、防、治”三环节,方能有效降低疫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