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源自《中庸》,凝练了儒家文化精髓与师范教育使命,强调以“终身学习”追求智慧、以“知行合一”践行仁德,是学校精神内核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
-
文化渊源与经典解读
校训直接引用《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将儒家修身治学的核心理念融入现代教育。其中,“好学”指向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而“力行”则强调实践与担当,两者结合体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教育特色。 -
教育理念的现代诠释
校训被赋予四重内涵:培养教师“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素养,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导向,践行“终身学习、知行统一”的行为准则,以及追求“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学校通过校训文化体系,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与人才培养中。 -
精神传承与实践意义
校训不仅是治学格言,更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标识。它倡导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深耕的以仁德之心服务社会。例如,校歌中“好学近知为人师表,力行近仁志在四方”进一步呼应了这一价值观。
总结:吉林师范大学校训以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合现代教育思想,为师生提供了治学与为人的双重指引。其深刻内涵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学子深思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