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是江河湖泊因集中降雨或冰雪融化导致水位显著上涨的时期,我国各地汛期起止时间差异显著:南方普遍为4-10月(主汛期6-8月),北方多为6-9月(主汛期7-8月),具体时间因流域气候和地理条件而异。
-
汛期划分依据
汛期主要根据暴雨频率和洪水规模确定,通常以90%以上大洪水出现的时段为汛期范围。例如长江流域以5-10月为汛期,珠江分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黄河则集中在7-10月。政府部门为防汛需要,可能将法定汛期适当延长,如长江法定汛期为5月1日至10月31日。 -
南北差异与典型流域
- 南方流域(长江、珠江等):受季风影响,汛期长且双峰特征明显。如珠江前汛期多由暴雨引发,后汛期则叠加台风降雨。
- 北方流域(黄河、松花江等):汛期短且集中,黄河主汛期7-8月易形成伏汛,松花江8-9月因融雪和降雨叠加。
- 特殊类型:凌汛(黄河11月-次年3月)和春汛(东北4-5月)需额外关注。
-
全球对比与气候影响
尼罗河汛期为7-10月,密西西比河为2-5月,与我国差异显著。近年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入汛时间可能提前,如2025年全国入汛日为3月15日,较常年偏早17天。
提示:汛期灾害风险高,需密切关注气象预警,避免前往低洼地带,掌握应急避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