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及周边工业密集区,如邢台、保定、石家庄等,PM2.5年均值普遍超过100微克/立方米,其中邢台以131微克/立方米居首。成都、绵阳等中西部城市冬季雾霾问题也尤为突出。
-
华北地区污染核心带
河北邢台、保定、石家庄、邯郸等地常年占据雾霾排行榜前列,PM2.5年均值均超过100微克/立方米,工业排放、燃煤取暖及地理条件(如太行山阻挡扩散)是主因。这些城市位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区域联防联控压力较大。 -
中西部城市季节性恶化
四川成都冬季雾霾频发,受静稳天气和盆地地形影响,污染物易堆积;绵阳2023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国垫底,重度污染天数显著。类似情况也见于陕西咸阳、西安,工业与机动车污染叠加导致治理难度大。 -
典型工业城市困境
山西临汾、河南安阳等重工业城市长期面临结构性污染,如焦化、钢铁产业排放。临汾2023年重度污染天数达16天,安阳因三省交界位置,污染物跨区域传输问题突出。 -
数据波动与治理挑战
郑州、唐山等城市排名随监测时段波动,反映污染源复杂性与治理反复性。例如郑州曾单日AQI飙升至290,PM2.5为首要污染物,而唐山近年排名虽有改善,但年均值仍接近100微克/立方米。
雾霾治理需结合区域产业调整、清洁能源替代及气象预警联动,公众可通过实时空气质量数据规划出行,减少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