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考考生有多少人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实际参加笔试的考生人数为​​258.6万人​​,创历史新高,参考率达86.7%,竞争比例约为65:1。​​关键亮点​​包括:报名确认人数达298.2万、招录规模扩大至3.97万人、应届生岗位占比近七成。

  1. ​考生规模与参考率​​:2025年国考报名确认人数为298.2万,实际参考258.6万人,弃考率仅13.3%,为近年最低。高参考率反映考生对公职的强烈需求,基层岗位和政策倾斜(如放宽年龄至40周岁)进一步拉动参与度。

  2. ​招录与竞争态势​​:招录计划3.97万人,较2024年微增160人,连续七年扩招。平均竞争比65:1,但热门岗位如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一级主任科员”竞争比高达16702:1,主因不限专业、学历和基层经历。

  3. ​政策导向与群体特征​​:2.67万个岗位专招应届生,县区级以下岗位占比70%。考生中应届生占比显著,法学、经济学等专业报考热度高,西藏、北京等地竞争最激烈(平均竞争比超100:1)。

  4. ​趋势对比​​:相比2024年,2025年报考人数增加38.3万,但招录增幅放缓。参考率提升(86.7% vs 2024年86.2%)显示考生更理性,弃考减少加剧竞争。

国考热度持续攀升,建议考生结合自身条件选择竞争适中的岗位,关注基层或冷门地区职位以提升成功率。备考需早规划,尤其重视新增的“政治理论”考核模块。

本文《2025国考考生有多少人》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35166.html

相关推荐

2025国考通过率大概是多少?

2025年国考通过率大概在1%~2%之间,竞争十分激烈。 国考报名及参考情况 报名人数 :2025年国考共有341.6万人通过资格审查,报名人数再创新高。 实际参考人数 :258.6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7%。 招录人数 :2025年国考计划招录3.97万人。 竞争激烈程度 竞争比 :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86:1,意味着平均86人竞争1个岗位。 平均竞争人数

2025-05-05 医学考试

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报告总结

‌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报告的核心在于评估设备投入产出比、使用效率及对医疗质量的提升作用,关键亮点包括成本回收周期、临床价值量化、运维成本控制三大维度。 ‌ ‌成本回收周期 ‌ 通过对比设备采购成本与运营收益(如检查费、治疗费),计算动态回收期。例如,单价500万元的CT设备,若月均创收30万元,考虑耗材与人工成本后,约2-3年可回本。高效设备往往通过提升患者流转率缩短周期。 ‌临床价值量化 ‌

2025-05-05 医学考试

设备效益分析报告模板

设备效益分析报告模板通常包含以下核心模块,适用于不同行业场景: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财务指标 项目背景 :描述设备采购或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及预期效益。 财务指标 :包括总投资、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关键数据。 二、收入与成本管理 收入管理 :分析设备销售或服务收入来源、定价策略及市场前景。 成本费用管理 :涵盖设备采购成本、运营维护费用、折旧摊销等。 三、经济效益分析

2025-05-05 医学考试

税务公务员职业发展路径

税务公务员职业发展路径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结合专业成长、实践经验及综合素质提升实现职业晋升: 一、入职初期:基础能力培养 系统学习 :通过岗前培训及在职学习,掌握税法、财务、税务稽查等核心知识。 实践适应 :参与日常税务征管、纳税服务等工作,熟悉工作流程与协作机制。 二、中期发展:专业能力与管理层级提升 深化专业 :持续学习新技术(如大数据分析、税收筹划),成为领域专家。 管理晋升

2025-05-05 医学考试

税务专业课程设置概览

​​税务专业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税收理论、政策分析及实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核心课程涵盖税法、税务管理、国际税收等模块,并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 ​ 税务专业课程体系以经济学、会计学为基础,逐步深入税收核心领域。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帮助学生构建宏观经济视角;核心专业课程如中国税制、税务代理、纳税检查等,系统讲解税收法律框架与征管流程;国际税收

2025-05-05 医学考试

税务局公务员岗位职责

税务局公务员的岗位职责根据岗位类型和层级有所不同,主要分为行政类和业务类两大板块,具体如下: 一、行政类岗位职责 办公室管理 负责全局协调、公文处理、会议组织及信息传递等工作,保障部门日常运转。 人事教育 承担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核、培训教育及离退休人员管理职责,建立完善人事档案体系。 财务管理 管理部门经费、资产及财务报表,确保财务合规与资金安全。 纪检监察 负责廉政教育

2025-05-05 医学考试

财务分析模板范文

财务分析模板范文是一种标准化的文档工具,用于系统性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及经营效率。它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核心财务报表,并通过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毛利率、净利润率)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一、财务分析模板的核心内容 资产负债表 展示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帮助快速了解企业的资金使用和来源。 通过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等指标

2025-05-05 医学考试

项目效益分析报告范文

​​项目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是评估项目经济可行性和社会价值的关键文档,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量化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突出项目的综合效益。​ ​ 优秀的报告需涵盖​​成本效益对比、投资回报率计算、社会效益评估​ ​等核心模块,同时符合Google EEAT标准(经验性、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确保内容真实、数据可靠、逻辑严谨。 ​​明确报告框架与核心指标​ ​ 报告需包含引言、项目概况、方法论、成本分析

2025-05-05 医学考试

给公司带来效益怎么写

关于如何撰写关于“给公司带来效益”的内容,可参考以下要点: 一、核心内容结构 明确效益类型 经济效益 :通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销售增长等量化指标说明收益(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销售额)。 管理效益 :强调流程优化、决策支持等管理效能提升(如减少无效工作、辅助科学决策)。 客户效益 :突出客户满意度、忠诚度提升及流失率降低(如精准营销、客户信息管理)。 数据支撑与案例

2025-05-05 医学考试

成本分析的三要素

‌成本分析的三要素是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成本分配方法,它们共同构成了成本核算的基础框架,帮助企业精准识别、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 ‌ ‌成本对象 ‌ 成本对象是成本分析的起点,指需要单独核算成本的标的物,如产品、服务、项目或部门。明确成本对象能聚焦分析范围,避免资源浪费。例如,制造业通常以产品为成本对象,而服务业可能以客户或项目为核心。 ‌成本动因 ‌ 成本动因是驱动成本产生的根本因素

2025-05-05 医学考试

国考130分以上多少人

国考13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约占考生总数的19.23%。 具体分析 130分以上的考生比例 根据2023年国考数据,130分以上的考生占全部考生的19.23%,说明这一分数段考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130分在国考中的水平 130分属于中上等水平,相较于大多数考生(集中在120-130分之间),这一分数段考生更容易进入面试。 进面分数线的影响因素 岗位竞争比 :热门岗位的进面分数线更高

2025-05-05 医学考试

生产成本分析怎么写

​​生产成本分析的核心在于系统化拆解成本构成、精准定位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数据驱动提出优化方案。​ ​ 其核心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成本分类、结构分析、可视化呈现及改进建议,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明确目标与数据收集​ ​ 分析前需明确目标(如降低成本或优化流程),并收集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关键数据。确保数据来源可靠,使用工具(如FineBI)整合多系统数据,清洗异常值,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2025-05-05 医学考试

成本分析法依据是什么

成本分析法依据的核心是‌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与效益 ‌,通过‌量化投入产出比 ‌来评估最优决策方案。其核心依据包括‌成本效益原则 ‌、‌机会成本理论 ‌和‌边际分析原理 ‌,确保资源分配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成本效益原则 ‌ 成本分析法首先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即比较项目的总成本与预期收益。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方案才具有可行性。例如,企业在投资新设备时,会计算设备购置

2025-05-05 医学考试

成本分析理论依据

成本分析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会计核算 以价值为核心,提供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连续、系统的财务数据,是成本分析的基础。 业务核算 覆盖项目全周期,不仅核算已完成的经济活动,还能预测未发生或进行中的活动,为及时调整提供依据。 统计核算 采用货币、实物或劳动量计量,生成绝对数、相对数等指标,帮助分析成本结构与趋势。 经济核算 侧重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比实际成本与预期目标,分析成本控制效果

2025-05-05 医学考试

成本分析的依据有哪些

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类资料: 一、统计核算资料 统计核算是对成本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类的过程,提供总体的成本数据支持。例如: 总成本、分项成本、成本差异等汇总报表; 成本变动趋势分析图表; 不同项目或产品的成本对比数据。 二、会计核算资料 会计核算是通过账簿记录和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提供详细的成本明细信息。包括: 总账、明细账

2025-05-05 医学考试

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包括

​​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三大核心数据来源,以及项目成本计划、成本核算资料等辅助支撑。​ ​这些依据通过系统化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帮助项目团队精准掌握成本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会计核算作为施工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主要通过货币计量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综合性经济指标。其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2025-05-05 医学考试

成本分析的内容包括

​​成本分析的核心内容包括对成本构成、控制方法、效益评估及决策支持的全面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利润最大化。​ ​ 其核心维度涵盖直接/间接成本核算、动态成本监控、行业对标分析以及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尤其注重数据驱动的精准决策与风险预警。 ​​成本构成解析​ ​ 成本分析首先需拆解总成本结构,包括直接材料、人工等显性成本,以及管理费、折旧等隐性成本

2025-05-05 医学考试

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成本区别

长期平均成本(LAC)与短期成本(STC)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范围、成本构成、调整灵活性以及曲线特征上。 时间范围 长期平均成本适用于长期生产决策,厂商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原材料等),以实现最优生产规模。而短期成本适用于短期内生产决策,厂商只能调整部分生产要素(如原材料、劳动力),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保持不变。 成本构成 短期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组成。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

2025-05-05 医学考试

长期平均成本实际上就是平均可变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实际上就是平均可变成本,这一结论在经济学理论中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长期成本结构特点 在长期中,企业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包括资本、设备等),因此不存在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传统区分。所有成本均可视为可变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的定义 长期平均成本(LAC)是总成本除以产量,由于长期内无固定成本,LAC实际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这一结论在多个经济学教材和考试资料中被明确提及。

2025-05-05 医学考试

总产量和总成本的关系公式

总产量与总成本的关系可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总成本 = 固定成本 + 单位变动成本 × 总产量 即: $$ Y = A + B \times X $$ 其中: $Y$ 为总成本,包含固定成本 $A$ 和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B$ 乘以总产量 $X$)。 补充说明 : 固定成本 ($A$):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 单位变动成本 ($B$):随产量变化

2025-05-05 医学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