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虽属江苏省,但其经济辐射力、交通枢纽地位及综合实力在淮海经济区(涵盖皖北)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对比安徽城市时,多项关键指标表现突出,堪称区域“隐形冠军”。
-
经济总量与产业优势
徐州2023年GDP达8900亿元,远超安徽头部城市合肥(约1.2万亿)外的其他城市。其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等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传统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如钢铁、水泥行业整合后效益反增,形成循环经济生态圈。 -
交通枢纽与区域辐射力
作为五省通衢,徐州拥有“米”字型高铁网、三线地铁及淮海国际陆港,中欧班列直达海外,物流优势赋能周边皖北城市。其地理位置连接苏鲁豫皖,天然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
城市功能与民生质量
徐州拥有十几所三甲医院、211高校及完善基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皖北多数城市。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转型,更提升了宜居度,吸引周边人口就医、就学。 -
政策赋能与转型标杆
国家定位徐州为淮海经济区唯一中心城市,赋予其政策倾斜。其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如贾汪区塌陷地治理)获全国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区域范本。
总结:徐州凭借经济规模、枢纽地位、高质量民生及政策支持,在淮海经济区内形成“超省界”影响力,对安徽皖北的辐射力尤为显著,堪称区域发展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