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名称的命名遵循严格的规范,核心依据是“一级专名+二级专名+通名”的结构,且需与所在地地名统一。例如“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中,“舟山”为一级专名(行政区划)、“普陀山”为二级专名(具体地点)、“国际机场”为通名。命名需避免重名、同音或歧义,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地方特色,如“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凸显历史文化。
- 命名规则:一级专名通常为城市或行政区名称(如“宜昌”),二级专名多为机场所在地的镇、村或标志性地标(如“三峡”)。通名则根据机场性质分为“机场”“国际机场”等,升级为“国际机场”需国务院批准。
- 例外情况:少数机场以景区(如“九寨黄龙机场”)或企业(如“遵义茅台机场”)命名,但需符合地名规范或推动经济发展。
- 文化考量:名称需避免贬义字或生僻字,并尊重当地风俗。例如“扎兰屯成吉思汗机场”结合历史地名,强化文化认同。
- 更名流程:若行政区划调整或名称引发争议(如同音混淆),需地方政府与民航局协商审批,如“大同云冈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
提示:机场名称是城市形象的窗口,既需规范统一,也可巧妙融入地方特色。未来命名或更名将更注重文化传承与实用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