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时期文学作品以《诗经》《楚辞》为源头,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与浪漫两大传统,汉赋、乐府诗及史学巨著《史记》《汉书》成为时代标杆,展现出从集体创作向个性化书写的转型轨迹。
先秦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诗经》作为中国首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中叶305篇作品,以“风雅颂”分类,开创现实主义传统;《楚辞》则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开创浪漫主义先河,其楚地方言与神话色彩独树一帜。先秦散文包含历史与诸子两类,《左传》《战国策》以叙事见长,《论语》《孟子》以说理取胜,诸子百家争鸣推动思想解放。秦代文学留存较少,李斯《谏逐客书》以犀利文风著称,体现实用主义特色。汉代文学高峰集中于赋、乐府与史书,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甘泉赋》等铺陈华丽,展现帝国气象;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以民间视角刻画社会生活,推动叙事诗成熟;《史记》《汉书》作为纪传体史书,前者被誉“史家绝唱”,后者开启断代史体例,彰显史学与文学的双重价值。《古诗十九首》标志文人五言诗成熟,曹操、曹植等建安文人则以慷慨悲凉之作反映社会动荡,延续文学血脉。从先秦奠基到两汉多元发展,这一时期作品不仅构建了中华文学的基本范式,更通过个性化表达与人文关怀为后世提供无尽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