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项
在内审中,对于轻微不符合项的开具需要谨慎处理,既要体现审核的严谨性,又要避免过度干预。以下是具体建议:
一、优先开具观察项
-
符合体系运行原则
观察项适用于那些公司目前无法立即整改的问题,但属于体系运行中的潜在风险。通过观察项的记录,可以持续跟踪问题进展,推动体系逐步完善。
-
便于后续改进
观察项不直接判定责任部门或提出整改要求,为被审核部门提供了自主改进的空间。这种方式更符合内审的“促进改进”目标,同时减轻了被审核部门的压力。
二、其他考虑方向
-
客观描述事实
不符合项的描述应基于客观事实,避免主观结论。例如,记录“文件未及时更新”而非“文件过期”。
-
选择易改进项目
-
关联风险分析
对轻微不符合项进行5W分析(何事、何因、何时、何人、如何),确定是否需要立即整改或观察。若涉及系统性问题,可横向扩展审核范围。
三、注意事项
-
避免主观判断 :整改依据需严格参照认可准则等规范文件,不可依赖个人经验或非强制标准。
-
跟踪验证 :观察项需定期复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对于长期未改善的观察项,可升级为不符合项处理。
通过合理开具观察项并结合持续改进,既能维护体系有效性,又能促进组织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