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本心”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以兰桂自喻,表达高洁品性不依附外物的精神内核。**诗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成为千古名句,既展现草木的自然天性,也暗喻文人坚守本真的风骨。
-
诗句背景与内涵
张九龄借春兰秋桂的生机与芬芳,比喻君子修德并非为博取名利,而是源于内在的本性。草木的香气与姿态是自然赋予的,无需刻意迎合他人欣赏,传递出独立自持的价值观。 -
文学与哲学意义
诗句融合了儒家“修身”与道家“自然”的思想,强调人应如草木般遵循本心,不因外界评价改变自我。这种思想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成为士大夫精神的重要象征。 -
现代启示
在快节奏社会中,“草木有本心”提醒人们保持初心,拒绝功利化裹挟。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职业发展,坚守内在原则比外在认可更为重要。
结语:张九龄的诗句穿越时空,以草木之喻道破人性本真。读懂“本心”,方能活出生命的从容与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