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本心”的下一句是“何求美人折”,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其一》,全诗借春兰秋桂的自然特性,以物喻人表达不求人知、坚守本心的精神品格。
- 诗句出处及背景:出自张九龄《感遇·其一》,诗中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起兴,以春兰与秋桂自比,暗喻自身品行高洁。彼时张九龄遭奸臣陷害被贬,借此抒发不慕名利、不求显达的志向。
- 诗意解读:“草木有本心”强调草木遵循自然规律,随季生长、自然散发芬芳,并非为博取他人欣赏。后句“何求美人折”进一步强化此意,以“美人折枝”象征功名利禄,表明坚守初心、不迎合外物的人生态度。
- 艺术表现手法:运用比兴手法,将自然物象与人格理想结合。“春葳蕤”“秋皎洁”以兰桂的繁茂清雅暗喻君子德行;通过“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隐喻世人对高洁品格的倾慕,但终以“草木有本心”点破超脱世俗之态。
- 文化意义与延伸解读:此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比德”思想,将自然物性人格化。后衍生出“修得草木心”的喻意,倡导如草木般谦逊、坚韧、不争的品格,尤其在面对功利诱惑时保持本真。现代人引用此句,常引申为“坚守初心,不为外物所动”的人生哲学。
此诗句以其凝练的哲思与自然意象的结合,成为表达高洁志趣的经典。无论是赏析古典文学或体悟处世之道,均可从中汲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