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摘抄

《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撰写的文学理论著作,其经典名句多涉及文论核心观点与创作方法。以下为精选摘抄及出处:

  1. 文之本质与作用

    •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原道第一)

    •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原道第一)

    • “文以载道,心向光明。”(开篇总述)

  2. 情感与创作关系

    •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神思)

    •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情采)

    •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养气)

  3. 自然与文采

    •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宗经)

    •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原道)

    • “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原道)

  4. 创作方法与境界

    • “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沈吟铺辞,莫先于骨。”(神思)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情采)

    • “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言巧。”(章句)

  5. 历史与传承

    • “鉴悬日月,辞富山海。”(征圣)

    • “百龄影徂,千载心在。”(征圣)

    •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字经引申)

:部分名句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自《神思》,强调情感与创作场景的契合;“昭昭若日月之明”出自《宗经》,比喻文辞的明晰与深远。

本文《《文心雕龙》摘抄》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65929.html

相关推荐

《文心雕龙》诗句

​​《文心雕龙 》诗句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瑰宝,其深刻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智慧至今仍为现代写作提供启示。​ ​ 通过提炼刘勰的经典名句,不仅能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与文采,还能契合Google EEAT标准(​​经验、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 ​),增强内容的搜索价值与用户信任感。 ​​经验与实用性​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实践积累的重要性。结合个人写作经历或对诗句的解读案例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最有名的一句话

《文心雕龙》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句可归纳为以下四句,涵盖创作方法、艺术境界与文学理论核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通过大量实践积累才能提升艺术鉴赏力,强调艺术修养的系统性培养。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描述创作中情感与意境的生成过程,体现文学创作中情景交融的自然规律。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以日月星辰比喻经典著作的明晰与秩序,彰显文学作品的典范价值。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解释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出自《周易·乾卦》,形容潜藏的龙腾跃出深渊,鳞片和利爪在空中飞舞,‌比喻有才能的人抓住机遇施展抱负 ‌。这个成语蕴含着‌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哲理 ‌,常用来激励人们积累实力、等待时机。 ‌出处与字面含义 ‌ 该句源自《周易·乾卦》的爻辞“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等阶段后的升华,描绘龙从潜伏到腾飞的过程。字面指龙冲破深渊束缚时鳞爪张扬的动态画面,充满力量感。 ‌核心象征意义 ‌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寓意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寓意被压抑已久的巨力即将释放,象征崛起与奋发。这句话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用以描绘中国少年的奋发有为和国家的崛起。 1. 出处与背景 “潜龙腾渊”一词源自《易经》乾卦的象辞,意指隐忍已久的龙将飞腾于深渊之上,释放巨大能量。而“鳞爪飞扬”则进一步描绘了龙腾跃时的动态之美。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引用此句,意在表达对年轻一代的厚望,呼吁他们奋发向上,推动国家的复兴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后面的诗句是什么

​​“潜龙腾渊”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紧随其后的诗句是“鳞爪飞扬”,全文以磅礴的意象群描绘少年中国的崛起之势,包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等经典名句。​ ​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传世名篇,通过“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等诗句,以龙、虎、鹰隼等意象象征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龙腾深渊时鳞爪张扬的画面,暗喻积蓄的力量终将爆发;乳虎怒吼震慑百兽,展现初生之锐气;鹰隼展翅掀起风尘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着什么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其象征意义可归纳如下: 民族复兴的崛起 以"潜龙"比喻中国,象征中华民族在经历长期积淀后,从历史深渊中奋起,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活力。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腾渊"表示突破困境、实现突破。 青年的奋发精神 通过"鳞爪飞扬"的动态描写,寄托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强调他们应具备进取心、突破精神,如同潜龙腾跃般展现卓越才能。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下一句

潜龙腾渊的下一句是“鳞爪飞扬”,这句诗出自近现代时期,由梁启超创作,见于《少年中国说》。 1.诗句背景与出处“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正值中国内忧外患之际。梁启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对中国少年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奋发图强,振兴国家。诗句中的“潜龙”象征着沉睡的巨龙,寓意着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积弱的状态,而“腾渊”则代表着巨龙从深渊中腾飞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象征意义

隐忍蓄势 “潜龙腾渊”寓意指事物或人在沉寂中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时突然爆发,象征着从隐忍到崛起的转变过程。具体解析如下: 核心寓意 该成语源自《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原指龙在潜伏期不宜行动,后引申为事物或人在未到时机前需隐忍积累,待条件成熟时方能展现强大力量。 象征意义 隐忍与积累 :强调在困境或初期阶段需保持低调,避免过早暴露实力,通过沉淀提升内在能力。 - 爆发与崛起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寓意解读

“潜龙腾渊”寓意指事物或人在沉寂中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时突然爆发,象征着从隐忍到崛起的转变过程。具体解析如下: 核心寓意 该成语源自《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原指龙在潜伏期不宜行动,后引申为事物或人在未到时机前需隐忍积累,待条件成熟时方能展现强大力量。 象征意义 隐忍与积累 :强调在困境或初期阶段需保持低调,避免过早暴露实力,通过沉淀提升内在能力。 爆发与崛起 :比喻经过长期蛰伏后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每个字意思

​​“潜龙腾渊”四字分别指潜伏的巨龙从深渊腾跃而起,象征蓄势待发的力量与崛起之势​ ​。其中,“潜”喻隐藏,“龙”为中华图腾,“腾”表飞跃,“渊”指深水,整体传递隐忍后爆发的精神内核。 ​​潜​ ​:意为隐匿、积蓄。如《易经 》中“潜龙勿用”,强调韬光养晦,暗含待机而动的智慧。 ​​龙​ ​:中华文化中的神兽,象征权威与潜能。此处比喻人或事物蕴含的巨大能量,如梁启超笔下“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的渊怎么解释

“潜龙腾渊”的“渊”指深不可测的水潭,既象征蓄势待发的潜能,也暗含智慧与危险的辩证关系 。这一意象源自《易经》的“或跃在渊”,后经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引用,成为奋发图强的经典隐喻。 本义与字形演变 “渊”在甲骨文中象形为回旋的深水,字形外框为水岸,内为涡流,后演变为“深潭”之意。《说文解字》强调其“回水”特性,如《庄子》描述的“止水之渊”,体现静水深流的自然哲学。 文化象征的双重性 作为智慧象征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象征着什么意义呢

潜龙腾渊象征着巨大的潜力和即将爆发的力量 ,它代表着一种深藏不露但终将崭露头角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默默积累后迎来突破和成功的人或事物。以下是关于潜龙腾渊象征意义的详细解读: 1.深藏不露的潜力:潜龙腾渊中的“潜龙”指的是一条潜伏在水中的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智慧和权威。这条龙此时正处于潜伏状态,意味着它尚未展现其真正的实力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的千古名言

《文心雕龙》的千古名句主要体现在其文学理论深度与艺术表现力上,以下为最具代表性的两句: “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出自《文心雕龙·神思》,以“器”喻文章创作,形容吟咏时如珠玉发声、凝视时似风云变幻,展现了文学创作中意境与情感的交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虽为现代诗句,但常被引用为《文心雕龙》中“神思”主题的典范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选译经典句子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包含众多经典名句,以下为精选译文及赏析: 一、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文心雕龙·宗经》) 译文:经典著作如同日月般明亮,文章辞采犹如星辰般繁多有序。赏析:以日月星辰为喻,形象地阐述了经典作品的永恒性与文章的系统性,体现刘勰对文学本质的深刻理解。 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 译文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最经典的话

《文心雕龙》中最经典的话莫过于“百龄影徂,千载心在”,这句话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更深刻地揭示了精神的永恒。它告诉我们,尽管生命短暂,但思想与精神却能穿越千年,永远流传。 一、经典名句的背景与含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文以载道”,认为文章是表达思想与精神的重要工具。他通过“百龄影徂,千载心在”表达了对时间与精神的深刻理解。这句话以“百龄影徂”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消逝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中励志句子

​​《文心雕龙 》中的励志句子以“文以载道”为核心,强调修身、治学与创作的统一,既有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又蕴含道家超然物外的智慧。​ ​ 这些句子凝练千年文思,至今仍能激励现代人突破困境、追求卓越。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强调实践与积累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反复锤炼才能掌握真知。无论是学习技艺还是人生历练,都需沉心积淀,方能厚积薄发。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原文及解释

《文心雕龙 》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批评经典​ ​,全书共50篇,系统论述了文体、创作、鉴赏等理论,提出“​​文以载道​ ​”“​​情采并重​ ​”等核心观点,被誉为​​中国文论的开山之作​ ​。其原文以骈文写成,语言精炼典雅,注释版本众多,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为通行本。 《文心雕龙》原文展现了刘勰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洞察。例如《物色》篇中“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

2025-05-06 学历考试

龙纹传奇

‌龙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图腾之一,象征着权力、祥瑞和民族精神 ‌。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龙到明清皇家御用纹饰,龙纹贯穿中华文明五千年,其演变过程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以下是关于龙纹的核心知识点: ‌起源与演变 ‌ 最早的龙形器物出土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约公元前4700年),C形玉龙奠定了蜷体、无足的早期龙纹范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夔龙纹出现角、爪等元素

2025-05-06 学历考试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文学理论,还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炼《文心雕龙》中的几大关键名句,并深入解读其背后的文学思想。 1.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这句话强调了文学创作的自然性。刘勰认为,文学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是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当内心有了情感和思想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讲的是什么内容

​​《文心雕龙 》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批评经典,全书3.7万字,系统总结了先秦至六朝的文学创作规律,提出“文以载道”“风骨兼备”等核心理论,被誉为中国文章学的开山之作。​ ​其内容涵盖文学本质、文体分类、创作技巧与批评标准,构建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是研究古典文学的重要范本。 全书50篇分为四部分: ​​总论​ ​(《原道》至《辨骚》5篇)确立“文源于道”的根本原则

2025-05-06 学历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