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最经典的话

《文心雕龙》中最经典的话莫过于“百龄影徂,千载心在”,这句话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更深刻地揭示了精神的永恒。它告诉我们,尽管生命短暂,但思想与精神却能穿越千年,永远流传。

一、经典名句的背景与含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文以载道”,认为文章是表达思想与精神的重要工具。他通过“百龄影徂,千载心在”表达了对时间与精神的深刻理解。这句话以“百龄影徂”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消逝,而“千载心在”则象征着精神与思想的永恒传承。

二、经典名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百龄影徂,千载心在”不仅是一句优美的文学表达,更成为后世文学创作者的座右铭。它激励人们关注精神价值的延续,而非仅仅追求物质或短暂的名利。这一思想在《文心雕龙》中被反复提及,成为全书的核心观点之一。

三、经典名句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社会,这句名言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更应注重精神的传承与价值的创造。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应该以“千载心在”为目标,留下能够影响后人的思想与精神财富。

总结

“百龄影徂,千载心在”是《文心雕龙》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语句,它不仅揭示了时间与精神的辩证关系,更成为文学创作者追求精神永恒的座右铭。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句话依然能够引导我们关注精神价值的延续,为未来留下深刻的思想印记。

本文《文心雕龙最经典的话》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65991.html

相关推荐

文心雕龙选译经典句子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著,包含众多经典名句,以下为精选译文及赏析: 一、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文心雕龙·宗经》) 译文:经典著作如同日月般明亮,文章辞采犹如星辰般繁多有序。赏析:以日月星辰为喻,形象地阐述了经典作品的永恒性与文章的系统性,体现刘勰对文学本质的深刻理解。 二、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 译文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的千古名言

《文心雕龙》的千古名句主要体现在其文学理论深度与艺术表现力上,以下为最具代表性的两句: “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出自《文心雕龙·神思》,以“器”喻文章创作,形容吟咏时如珠玉发声、凝视时似风云变幻,展现了文学创作中意境与情感的交融。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虽为现代诗句,但常被引用为《文心雕龙》中“神思”主题的典范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象征着什么意义呢

潜龙腾渊象征着巨大的潜力和即将爆发的力量 ,它代表着一种深藏不露但终将崭露头角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默默积累后迎来突破和成功的人或事物。以下是关于潜龙腾渊象征意义的详细解读: 1.深藏不露的潜力:潜龙腾渊中的“潜龙”指的是一条潜伏在水中的龙,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力量、智慧和权威。这条龙此时正处于潜伏状态,意味着它尚未展现其真正的实力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的渊怎么解释

“潜龙腾渊”的“渊”指深不可测的水潭,既象征蓄势待发的潜能,也暗含智慧与危险的辩证关系 。这一意象源自《易经》的“或跃在渊”,后经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引用,成为奋发图强的经典隐喻。 本义与字形演变 “渊”在甲骨文中象形为回旋的深水,字形外框为水岸,内为涡流,后演变为“深潭”之意。《说文解字》强调其“回水”特性,如《庄子》描述的“止水之渊”,体现静水深流的自然哲学。 文化象征的双重性 作为智慧象征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摘抄

《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撰写的文学理论著作,其经典名句多涉及文论核心观点与创作方法。以下为精选摘抄及出处: 文之本质与作用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原道第一)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原道第一) “文以载道,心向光明。”(开篇总述) 情感与创作关系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神思) “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情采)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诗句

​​《文心雕龙 》诗句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瑰宝,其深刻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智慧至今仍为现代写作提供启示。​ ​ 通过提炼刘勰的经典名句,不仅能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与文采,还能契合Google EEAT标准(​​经验、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 ​),增强内容的搜索价值与用户信任感。 ​​经验与实用性​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实践积累的重要性。结合个人写作经历或对诗句的解读案例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最有名的一句话

《文心雕龙》中最具代表性的名句可归纳为以下四句,涵盖创作方法、艺术境界与文学理论核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通过大量实践积累才能提升艺术鉴赏力,强调艺术修养的系统性培养。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描述创作中情感与意境的生成过程,体现文学创作中情景交融的自然规律。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以日月星辰比喻经典著作的明晰与秩序,彰显文学作品的典范价值。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解释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出自《周易·乾卦》,形容潜藏的龙腾跃出深渊,鳞片和利爪在空中飞舞,‌比喻有才能的人抓住机遇施展抱负 ‌。这个成语蕴含着‌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哲理 ‌,常用来激励人们积累实力、等待时机。 ‌出处与字面含义 ‌ 该句源自《周易·乾卦》的爻辞“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等阶段后的升华,描绘龙从潜伏到腾飞的过程。字面指龙冲破深渊束缚时鳞爪张扬的动态画面,充满力量感。 ‌核心象征意义 ‌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寓意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寓意被压抑已久的巨力即将释放,象征崛起与奋发。这句话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用以描绘中国少年的奋发有为和国家的崛起。 1. 出处与背景 “潜龙腾渊”一词源自《易经》乾卦的象辞,意指隐忍已久的龙将飞腾于深渊之上,释放巨大能量。而“鳞爪飞扬”则进一步描绘了龙腾跃时的动态之美。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引用此句,意在表达对年轻一代的厚望,呼吁他们奋发向上,推动国家的复兴

2025-05-06 学历考试

潜龙腾渊后面的诗句是什么

​​“潜龙腾渊”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紧随其后的诗句是“鳞爪飞扬”,全文以磅礴的意象群描绘少年中国的崛起之势,包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等经典名句。​ ​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传世名篇,通过“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等诗句,以龙、虎、鹰隼等意象象征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龙腾深渊时鳞爪张扬的画面,暗喻积蓄的力量终将爆发;乳虎怒吼震慑百兽,展现初生之锐气;鹰隼展翅掀起风尘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中励志句子

​​《文心雕龙 》中的励志句子以“文以载道”为核心,强调修身、治学与创作的统一,既有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又蕴含道家超然物外的智慧。​ ​ 这些句子凝练千年文思,至今仍能激励现代人突破困境、追求卓越。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强调实践与积累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反复锤炼才能掌握真知。无论是学习技艺还是人生历练,都需沉心积淀,方能厚积薄发。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原文及解释

《文心雕龙 》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批评经典​ ​,全书共50篇,系统论述了文体、创作、鉴赏等理论,提出“​​文以载道​ ​”“​​情采并重​ ​”等核心观点,被誉为​​中国文论的开山之作​ ​。其原文以骈文写成,语言精炼典雅,注释版本众多,清代黄叔琳《文心雕龙辑注》为通行本。 《文心雕龙》原文展现了刘勰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洞察。例如《物色》篇中“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

2025-05-06 学历考试

龙纹传奇

‌龙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图腾之一,象征着权力、祥瑞和民族精神 ‌。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龙到明清皇家御用纹饰,龙纹贯穿中华文明五千年,其演变过程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以下是关于龙纹的核心知识点: ‌起源与演变 ‌ 最早的龙形器物出土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约公元前4700年),C形玉龙奠定了蜷体、无足的早期龙纹范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夔龙纹出现角、爪等元素

2025-05-06 学历考试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些名句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文学理论,还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炼《文心雕龙》中的几大关键名句,并深入解读其背后的文学思想。 1.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这句话强调了文学创作的自然性。刘勰认为,文学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是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当内心有了情感和思想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讲的是什么内容

​​《文心雕龙 》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批评经典,全书3.7万字,系统总结了先秦至六朝的文学创作规律,提出“文以载道”“风骨兼备”等核心理论,被誉为中国文章学的开山之作。​ ​其内容涵盖文学本质、文体分类、创作技巧与批评标准,构建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是研究古典文学的重要范本。 全书50篇分为四部分: ​​总论​ ​(《原道》至《辨骚》5篇)确立“文源于道”的根本原则

2025-05-06 学历考试

《净土或问》原文及白话文

《净土或问 》是元代天如惟则禅师阐释净土法门的经典著作,​​以问答形式破除修行疑惑,融合禅净思想,强调念佛往生的普适性与弥陀愿力的不可思议​ ​。全文共26问,逻辑严密,既批判禅者轻慢净土的偏见,又论证“带业往生”“唯心净土”等核心教义,被誉为禅净双修的实践指南。 ​​核心内容与背景​ ​ 原文针对当时禅宗轻视净土的现象,引用永明延寿、百丈怀海等祖师言行,驳斥“念佛是愚夫愚妇所为”的谬见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经典名句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其经典名句不仅蕴含深刻创作智慧,更对现代写作与SEO内容优化具有启示意义。 以下从文学本质、创作方法、情感表达三方面提炼核心名句: 文学本质与形式统一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强调情感是文学本源,语言为载体,内容需真实自然。 “义典则弘,文约为美”指出观点正确、文字简练是优质内容的核心,契合SEO“简洁有力”的要求。 创作方法与技巧 “登山则情满于山

2025-05-06 学历考试

《文心雕龙》全篇原文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Crosby

2025-05-06 学历考试

龙舒净土文作者

‌《龙舒净土文》的作者是南宋著名佛教居士王日休(号龙舒居士),他是净土宗重要弘扬者,以通俗易懂的净土信仰著作闻名。 ‌ 其代表作《龙舒净土文》系统阐释净土法门,强调念佛往生的简易性与普适性,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日休的生平背景 ‌ 王日休生于南宋时期,进士出身却淡泊仕途,潜心修习净土法门。他自号“龙舒居士”,因长期居安徽舒城(古称龙舒)而得名,晚年专志念佛并致力于净土经典的整理与传播。

2025-05-06 学历考试

起世经十卷白话文翻译

《起世经》十卷白话文翻译 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旨在将这部古老的佛教经典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给现代读者。这部经典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教义,还提供了关于宇宙观、人生哲学以及修行方法的丰富内容。以下是关于《起世经》十卷白话文翻译的几个它使得深奥的佛教教义更易于理解 ,它为现代读者提供了理解古代佛教思想的桥梁 ,它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 1.深奥教义的通俗化《起世经》原为古梵文,内容深奥难懂

2025-05-06 学历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