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升高1.55℃,创历史新高,比2023年(此前最热年份)的纪录进一步攀升,且长期升温幅度已达1.34℃—1.41℃,逼近《巴黎协定》设定的1.5℃阈值。中国同期平均气温10.9℃,较常年偏高1.01℃,为1951年以来最高。
- 全球升温的主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如化石燃料燃烧)是核心驱动力,其增温效应远超自然因素(如太阳活动、火山喷发)的波动影响。2024年二氧化碳浓度达80万年来最高水平,加剧“温室效应”。
- 极端气候连锁反应:高温引发冰川加速消融(北极海冰面积创四年新低)、海平面上升速度翻倍(年均4.7毫米),海洋热含量连续8年破纪录。全球约80万人因极端天气流离失所,渔业损失数十亿美元。
- 中国气候异常凸显:四季气温均破历史纪录,高温日数达1961年第二多,113个气象站最高气温刷新极值。暴雨洪涝频发,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最强梅雨,北方降水量偏多83%,辽河流域达1961年第二多。
- 临界点的警示:尽管单年升温1.55℃未正式突破《巴黎协定》阈值(需20年均值),但每0.1℃的差异都关乎生态系统存亡。例如,升温1.5℃时70%-90%珊瑚礁退化,而2℃时将达99%。
全球变暖已从数据演变为切身体验,减少碳排放与适应气候风险需同步推进。从个人节能到国家政策,行动每延迟一分,未来代价便增高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