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在未来过渡期至少维持10-15年,但长期将逐步被清洁能源替代,清洁能源替代加速和技术升级延缓关停是核心影响因素。短期内火力发电仍是电网稳定的重要支撑,但碳排放政策收紧将推动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当前主力电源地位难被替代。全球约60%的电力仍依赖化石燃料,发展中国家新建煤电项目持续投产。火力发电具备全天候供电能力,能快速响应电网波动,在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其调峰作用短期无可取代。中国2023年煤电占比仍达58%,印度、东南亚国家仍在规划新建超临界机组。
清洁能源替代进入加速期。风电、光伏装机成本10年下降80%,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有望首超煤电。欧盟设定2035年淘汰燃煤电厂,中国计划2030年风/光装机达12亿千瓦。储能技术突破推动“风光+储能”成为稳定电源组合,部分区域已实现24小时新能源供电。
技术升级延长生存周期。碳捕捉与封存(CCUS)技术可将煤电碳排放降低90%,中美示范项目已投入运营。现役机组通过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电厂水平。生物质掺烧、灵活性改造等技术帮助传统电厂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德国部分煤电厂转型为电网备用电源,年运行时长压缩至500小时以内。
火力发电厂退出进程取决于政策力度与技术创新速度。电网稳定性需求与技术惯性使其难以快速淘汰,但碳中和目标倒逼能源结构变革。未来10年将是传统火电转向辅助角色的关键阶段,技术升级可延缓关停,但无法改变最终被清洁能源替代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