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综合评标专家库的评标区域遵循“属地管理为主、跨区域协作为辅”的原则,覆盖全省21个市(州),并支持跨市(州)评标协作。评标专家通过全省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随机抽取,确保公平性和专业性,同时配套高标准的劳务费政策(如跨市评标交通补贴500元/次),激励专家参与异地评标。
-
区域划分与抽取规则
评标专家库按行政区域划分,招标人通过项目所在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抽取专家。例如,成都的项目从成都区域专家库抽取,德阳的项目从德阳区域抽取。若本地专家资源不足或项目特殊,可申请跨区域抽取,但需经行政监督部门批准。 -
跨市评标的优势与流程
跨市评标可解决偏远地区专家资源不足问题,例如成都专家赴眉山评标。流程上,专家需通过指纹验证系统记录参评时间,劳务费按基数600元+超时补贴(150元/小时)+跨市交通补贴(500元)计算,评标8小时最高可获1850元。 -
专家资质与区域公平性
入库专家需通过严格审核(最终通过率仅10.93%),确保专业性和公正性。评标全程受行政监督部门监管,专家需签署保密协议并遵守回避制度(如与投标人存在利益关系需主动回避)。 -
技术支撑与效率提升
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提供全省联网的专家抽取终端,支持在线提交材料、实时监督和密封打印专家名单,减少人为干预,提升评标效率。
提示: 评标区域的灵活性和高标准的劳务费政策,既保障了评标质量,也促进了全省专家资源的均衡利用。招标人应提前熟悉抽取流程,确保评标工作合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