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评标专家抽取频率存在明显不均衡现象,部分专家连续评标概率显著偏高,而新入库专家在9月抽取次数最多,8月次之,10月至12月则普遍较低。这种现象可能与项目季节性分布、专家资质差异以及系统抽取规则有关。
-
时间分布特征
数据显示,新入库专家在秋季(8-9月)被抽中的频率最高,尤其是9月达到峰值,冬季(10-12月)明显下降。这种波动可能与政府采购项目的周期性安排相关,例如财政年度末期项目集中开标。 -
个体差异显著
少数专家存在“高频中标”现象,甚至出现连续评标的情况。此类现象容易引发外界对公平性的质疑,但实际可能与专家专业领域稀缺性、评标表现优异等客观因素挂钩。 -
抽取规则与监督机制
四川省规定专家抽取需在开标当日进行,特殊情况不超过两天,且需纪检监察人员现场监督。严格的流程设计旨在保障随机性,但实际操作中仍需警惕人为干预或系统漏洞风险。
评标专家抽取频率的透明化是维护公平性的关键,建议通过公示系统动态公开抽取数据,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优化算法避免“马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