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多地持续少雨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水汽输送不足,叠加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冷暖气团交汇减少等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北抬,切断了低纬度水汽通道,同时高温加速蒸发,使干旱范围扩大。
-
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且位置偏北,阻碍了暖湿气流向我国内陆输送,导致华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例如,广西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降水量仅为常年同期的三成,创1961年以来最低记录。
-
水汽通道受阻:通常影响我国的三大水汽通道(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孟加拉湾气流、南海西南气流)今年均偏弱,缺乏形成降水的物质条件。冷空气活动虽频繁,但难以与暖湿气流交汇,无法触发有效降雨。
-
高温加速干旱:少雨期间持续高温(如南方“伏旱”)导致地表水分快速蒸发,即使局地出现短时强降雨,也难以缓解大范围旱情。例如,广西4月下旬的强对流降雨分布不均,部分区域仍面临特旱。
-
地理与人为因素:喀斯特地貌区(如广西河池)地表蓄水能力差,雨水易渗漏;部分地区水利设施不足或河道挖沙导致取水困难,加剧了干旱影响。
应对建议:关注气象预警,推广节水农业,加强水库调度和人工增雨措施,以减轻干旱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长期需优化水资源管理,提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