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硬件原理图的绘制需遵循标准化流程,核心包括明确系统需求、规范绘图工具使用、精准标注元件参数,并确保图纸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 以下是关键步骤与要点:
-
系统需求分析
绘制前需明确控制对象的功能逻辑、I/O点数及通信需求。例如,电机启停控制需确定输入(按钮、传感器)和输出(接触器、指示灯)的对应关系,避免后期返工。 -
工具选择与图层管理
推荐使用AutoCAD Electrical或EPLAN等专业软件,通过分层管理电源(红色粗线)、控制回路(蓝色中粗线)、PLC I/O(绿色细线)提升图纸清晰度。例如,主电路线宽设为0.5mm,控制回路0.35mm。 -
元件符号与标注规范
严格采用国标符号(如GB/T 4728),继电器触点用-| |-
,PLC输入点标注为X0.0
。每个元件需标注型号、端子号及功能,如KM1: 交流接触器,线圈电压AC220V
。 -
接线逻辑与交叉引用
输入/输出端子排需独立绘制,标明外部设备连接。跨页电路需标注来源(如←E-PLC-001/12
),大型项目建议附I/O表,列明地址、设备名称及功能描述。 -
审核与版本控制
终稿需核对元件参数与接线一致性,并在图框内记录修改历史(如V2.1: 增加急停回路
)。文件命名按项目_PLC图纸_版本号.dwg
归档。
总结:规范的PLC原理图是调试与维护的基石,从工具选择到细节标注均需体现专业性与用户思维。定期更新图纸并培训团队,可大幅提升项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