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电路图的绘制需遵循标准化流程,核心步骤包括明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工具、规范绘制电气连接,并注重细节校验。 关键亮点:系统规划是基础,软件工具提升效率,符号标注需精准,安全校验不可少。
-
系统需求分析
绘制前需明确控制目标,如输入输出点数、传感器类型(如光电开关、限位开关)和执行器(如电机、电磁阀)的电气参数。例如,三相电机启动需标注主电路接触器(KM1、KM2)与PLC输出端子的对应关系,避免电源短路。 -
工具与规范选择
推荐使用专业软件(如AutoCAD Electrical或EPLAN),内置电气符号库可快速绘制端子排图。手工绘图需遵循IEC或GB标准,如输入模块(DI)用矩形框标注,输出模块(DO)与负载串联并注明线径。 -
分步绘制流程
- 电源部分:优先绘制PLC供电线路(24V DC或220V AC),标注断路器(QF)和保险丝(FU)参数。
- I/O接线:输入设备(如按钮SB1)接至DI端子,输出设备(如指示灯HL1)通过继电器(KA)连接DO端子,并添加注释(如“HL1-运行指示”)。
- 通信与安全:RS485总线需终端电阻,急停电路需硬线互锁(如KM1/KM2常闭触点串联)。
-
校验与优化
完成图需核对三点:电气参数匹配(如接触器线圈电压)、无逻辑冲突(如互锁电路)、图纸可读性(避免交叉线)。仿真软件(如PLC模拟器)可验证逻辑正确性。
总结:PLC电路图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稳定性,建议结合案例(如自动往返控制)练习,并定期更新图纸以适应改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