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目二考试中,后视镜扫线不算违规或扣分,但需注意车身任何部位(包括车门、轮胎等)压线或出线则直接不合格。这一规则的核心在于区分“扫线”与“压线”,明确考试评判标准。
-
考试规则解析
根据机动车驾驶考试评判标准,后视镜属于车身外延设备,其扫过地面标线不会触发电子评判系统的扣分判定。但若因调整后视镜导致车身整体位置偏移(例如车轮压线),则会被判定为车身出线。部分考场可能对后视镜过度外展存在人工复检风险,建议保持后视镜常规角度。 -
常见操作误区
- 过度依赖后视镜观察:频繁调整后视镜可能引起车身意外偏移,尤其在倒车入库项目中,应优先通过车窗观察轮胎与标线关系。
- 误判扫线影响心态:考生常因后视镜短暂扫线产生紧张情绪,反而影响后续操作稳定性。
-
关键项目应对技巧
- 倒车入库:后视镜仅用于辅助观察库角位置,若镜面扫线但车轮未压线仍可通过。
- 侧方停车:后视镜扫线概率较高,需控制车速避免车身惯性摆动导致真实压线。
- 曲线行驶:后视镜可能频繁接触边线,此时应专注前轮轨迹而非镜面位置。
-
扣分标准对比
行为类型 评判结果 后视镜扫线 不扣分 车轮压线 不合格 车身出线 不合格 调整后视镜压线 按车身出线处理
总结:后视镜扫线本身不会影响考试成绩,但需严格区分“扫线”与“压线”的边界。建议考生通过模拟训练强化车身空间感知能力,避免因过度关注镜面位置而忽略整体车身动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