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实施办法是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入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以“托管”形式实现能源系统高效运行和费用节约的创新模式,其核心亮点包括:明确能源基准与边界、规范八大实施环节、动态调整机制及全流程监督评估。
-
前期评估与基准确定
托管前需科学核定能源基准,综合考虑气候异常、设备衰减等外部因素,并设定合理的基准期。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第三方认证等费用可纳入托管成本,确保评估全面性。 -
八大关键实施环节
覆盖从采购到结算的全周期流程:组织采购(公开招标)、合同签订(权责明晰)、改造实施(设备移交与验收)、动态调整(基准变化量核定)、后期评估(节能量核算)等,确保操作规范透明。 -
动态调整与监督机制
托管期内允许根据运行时间、边界条件变化调整能源基准,公共机构需定期监督服务质量,职能部门联合验收改造效果,保障节能目标达成。
这一模式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运作,有效破解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的资金与技术瓶颈,实现能源费用“减负”与低碳转型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