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人员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就业匹配、创业扶持、人才招引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五大方面,旨在通过精准施策提升重点人群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活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是提升五类人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例如,汉源县人社局通过广泛摸底技能需求,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开展了31个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1548人次,帮助875人实现就业。根据《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五类人员还可获得职业培训补贴,进一步激励其参与培训。
2. 就业匹配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是提升五类人员就业率的关键。汉源县累计开展38场招聘活动,提供1.67万个岗位,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853人,显著提高了转移就业率。政策还支持跨区域就业协作,如与成都、重庆等地联动,为五类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创业扶持
创业扶持措施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和项目孵化,激发五类人员的创业热情。例如,汉源县累计发放创业补贴33万元,创业担保**2579万元,带动3000余人实现就业。建立创业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吸引优质项目入驻,促进区域经济活力。
4. 人才招引
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人才等群体,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例如,汉源县募集244个见习岗位,吸纳64名青年参与见习,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高学历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5.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五类人员管理的重要保障。汉源县通过建立县级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优化就业服务流程,提供从技能培训到创业扶持的全链条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就业创业生态圈。
总结
五类人员管理措施通过技能提升、就业匹配、创业扶持、人才招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多维度发力,有效促进了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个人发展能力,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