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山东省高院对“青岛两名女幼师遇害案”作出终审裁定:维持死刑原判,凶手李某勇因报复同学连杀两人,作案过程预谋性强、手段极其残忍。这起案件暴露出报复型犯罪的典型特征,也引发对独居女性安全、心理健康干预等社会议题的深度思考。
-
司法判决要点
二审维持死刑的依据包括:- 预谋性:提前跟踪受害者、准备作案工具;
- 手段恶劣:对两名受害者均实施致命性捅刺,刘某怡颈部遭划割;
- 社会危害性:作案后企图继续行凶,毫无悔意。民事赔偿部分判决向两家家属各赔偿4.7万余元。
-
社会争议与反思
- 独居安全漏洞:受害者合租环境未阻止犯罪,幸存室友因躲藏报警幸免;
- 心理健康干预缺失:凶手因“生活挫折”产生极端报复心理,但未寻求帮助;
- 见义勇为认定争议:刘某怡家属希望其阻拦行为获评见义勇为,法律尚未支持。
此案警示社会需加强恶性犯罪预防机制,包括完善心理健康筛查、推广紧急报警装置普及,同时呼吁公众理性面对人际冲突。法律严惩凶手的更需构建让“拒绝”不再引发暴力的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