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都城
亳州的“亳”字源于商代都城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含义和演变可归纳如下:
一、最早起源
-
商代都城
“亳”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意为“祭祀场所”。甲骨文中的“亳”与“社”字结合,表示在亳地举行祭祀活动。甲骨文形态为“于亳社御”,描绘了高台(象征祭祀平台)与草丛(可能指祭台植被)的组合。
-
地理位置
该地对应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商汤在此建都,故称“汤都亳”。
二、历史演变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为陈国谯邑,属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
秦汉至南北朝
-
楚汉时期属沛国谯县,后改为南兖州。
-
南北朝时北周(后周)在此设州,因北周都城在洛阳,故称“北周亳州”。
-
-
宋朝定型
北宋《广韵》收录“亳”为地名,与“谯县”合并称“谯城”,后改为亳州。
三、字义演变
-
本义
“亳”指商代祭祀用的高台,象征对神灵的崇敬。
-
引申义
随着时间发展,“亳”逐渐固定为地名,特指安徽亳州。其字形中的“高”表示高台,“乇”(托举)体现祭祀功能。
四、文化象征
“亳”字作为亳州独有的城市标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演变历程与亳州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