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拥有80年办学历史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可追溯至1945年创立的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迁址,最终于1958年定名并发展为以工科为特色的多学科性高校。关键发展节点包括: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2005年入选“211工程”、2017年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并培养出28万余名专业人才,被誉为“工业报国”的典范。
-
起源与早期发展(1945-1955)
学校诞生于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最初为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1947年迁至淮南并升格为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设土木、机械、电机三科。1950年起隶属煤炭工业系统,先后更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等,专注培养煤矿技术人才。 -
迁址合肥与更名扩建(1955-1960)
1955年国务院批准迁校合肥,改建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扩建为合肥工业大学,增设无线电、化工等新兴专业。1960年被列为全国32所重点工科院校之一,同年启动研究生教育,标志着办学层次跃升。 -
合并重组与快速发展(1970-2000)
1970年合并安徽水利电力学院等院校,1997年与安徽工学院组建新合肥工业大学,199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这一时期学科布局优化,形成工、理、管等多学科协同发展格局。 -
新时代的跨越(2000至今)
2005年进入“211工程”,2009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2012年开设宣城校区。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科研实力与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
合肥工业大学的历史是一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缩影,从淮河之畔到巢湖之滨,其以“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精神,持续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双一流”建设,助力科技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