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核心措施包括严格监测生命体征、规范用药管理、科学康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 术后24小时内需重点关注穿刺点出血风险,坚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并通过渐进式运动计划恢复心肺功能。以下从四大维度展开具体护理要点:
-
生命体征与伤口管理
术后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及体温,每4小时记录一次。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6-8小时,观察有无渗血或血肿,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桡动脉穿刺者腕关节制动4小时,股动脉穿刺者需平卧8小时避免屈髋。术后24小时内肌钙蛋白动态检测可评估心肌损伤程度。 -
药物规范与风险控制
抗血小板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服用12个月以上,不可自行停药。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80mg/d)强化降脂,目标LDL-C<1.4mmol/L。合并房颤者需三联抗栓治疗,但需通过HAS-BLED评分监测出血风险。出现黑便、皮下淤斑等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 -
并发症预防与应急处理
出血高风险患者使用CRUSADE量表评估,局部血肿可加压包扎或超声引导下修复。动脉夹层患者需控制血压<140/90mmHg,紧急情况需外科干预。术后48小时内开展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每2小时10-15次。 -
康复计划与生活方式
术后第1天床旁坐起,第3天短距离步行,1个月内逐步过渡到快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值的60-75%)。饮食采用地中海模式,每日盐摄入<5g,戒烟限酒。心理支持可通过正念减压缓解焦虑,PHQ-9量表筛查抑郁倾向。
PCI术后护理需医患协同,通过个性化方案降低30%心血管事件风险。 患者应建立康复日记记录症状变化,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评估支架通畅性,长期随访中结合智能药盒提升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