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股价近期大幅下跌,核心原因包括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加码、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替代风险上升以及市场情绪波动等多重压力。 作为AI芯片龙头,其股价较2025年1月高点下跌超30%,市值蒸发近1.4万亿美元,反映出投资者对其短期增长逻辑的担忧。
-
地缘政治与出口管制冲击
美国政府突然收紧对华AI芯片出口限制,要求英伟达特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无限期”申请许可证,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约120亿至150亿美元收入面临风险。中国占英伟达总收入的13%,政策不确定性直接打击其业绩预期。特朗普政府加征墨西哥关税也影响了英伟达供应链成本。 -
技术替代与竞争压力
中国科技企业如华为推出性能接近的昇腾910C芯片,DeepSeek等开源模型通过算法优化大幅降低算力需求,削弱了英伟达“堆算力”的商业优势。竞争对手AMD、英特尔加速布局AI芯片,进一步挤压市场份额。市场担忧英伟达高毛利模式难以为继,尤其毛利率已从76%下滑至71%。 -
市场情绪与估值调整
英伟达市盈率虽从40倍降至30倍,但仍处历史高位。叠加财报显示营收增速放缓、客户削减CoWos订单等信号,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纳斯达克科技股整体回调及AI泡沫担忧也加剧抛售。 -
短期库存与长期需求隐忧
H20芯片因出口限制面临55亿美元库存减值,而Neo-Cloud(新型GPU租赁平台)破产风险上升,可能进一步拖累芯片采购需求。尽管Blackwell芯片长期潜力仍被看好,但产能爬坡的不确定性短期内难以提振股价。
总结来看,英伟达股价下跌是政策、竞争、财务与市场情绪共振的结果。 其技术领先地位未根本动摇,但投资者需关注地缘政治动向及6月财报能否验证需求韧性。短期波动或延续,长期则取决于AI算力市场的实际增长与英伟达生态护城河的稳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