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最新制程技术已推进至1.4纳米(14A),并计划在2027年量产,同时其1.8纳米(18A)节点将于2025年底率先应用于Panther Lake处理器。关键亮点包括:全球首个采用High-NA EUV光刻技术的14A节点、18A的PowerVia背面供电与RibbonFET晶体管技术,以及通过先进封装(如Foveros 3D堆叠)实现的系统级性能突破。
-
1.8纳米(18A)技术细节与进展
英特尔18A制程结合了RibbonFET环栅晶体管和PowerVia背面供电技术,较前代性能提升25%,功耗降低36%。Panther Lake处理器将成为首款量产产品,而服务器芯片Clearwater Forest将于2026年跟进。该节点已进入风险试产,并吸引微软、英伟达等客户测试。 -
1.4纳米(14A)的颠覆性创新
14A节点将首次商用High-NA EUV光刻机,分辨率达8nm,晶体管密度再提升20%。其第二代PowerDirect供电技术进一步优化能效,目标在2027年量产,比台积电同类工艺早一年。目前已有客户计划流片测试芯片。 -
先进封装与生态布局
英特尔通过EMIB-T 2.5D和Foveros Direct 3D封装技术,实现芯片异构集成,支持HBM5内存和光学接口。代工服务扩展至AI、车载芯片领域,并与联电合作开发12nm成熟节点,完善技术矩阵。
英特尔正以18A和14A为核心,挑战台积电的制程霸权。若量产顺利,其技术领先性与生态整合能力或重塑半导体行业格局,但良率与成本控制仍是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