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产业2025年迎来历史性突破:中芯国际宣布等效5nm芯片量产在即,国产GPU获政策力挺,一季度出口激增22%。
-
5nm工艺突破:中芯国际通过DUV光刻机+多重曝光技术攻克等效5nm制程,成为大陆唯一突破10nm以下工艺的厂商。尽管面临EUV光刻机封锁,其N+2工艺将晶体管密度翻倍,配合国产设备商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支持,良率与产能稳步提升。
-
政策加码自主可控:北京出台专项政策,对采购国产GPU芯片的企业按投资额比例补贴,推动算力芯片替代。芯原股份、海光信息等企业GPU已应用于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领域,国产芯片在AI算力需求下份额持续扩大。
-
出口与产业链协同:2025年Q1中国芯片出口达761亿颗,同比增长22%,高端制程和车规级芯片贡献显著。存储领域长鑫DRAM、兆易NOR闪存与中芯国际形成协同,华为自建7nm产线进一步补全产业链短板。
-
RISC-V架构崛起:国产芯片借开源架构“换道超车”,芯原股份、全志科技等7家核心企业主导生态建设,玄铁C930性能超越ARM,物联网、AI终端芯片加速落地。
提示:技术突破与政策红利共振下,国产芯片从“卡脖子”迈向自主可控,但需持续关注良率成本优化及全球供应链竞合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