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卖车合同暗藏玄机,十大陷阱可能让你“车财两空”! 关键风险包括模糊车况描述、霸王免责条款、虚假里程数、隐藏费用捆绑、过户责任推诿等,卖家常利用信息差在合同中埋雷,轻则损失定金,重则卷入法律纠纷。
- 文字游戏陷阱:合同标注“无重大事故”却未定义“重大”,切割车顶、更换ABC柱可能被狡辩为“非结构性损伤”,导致**失败。
- 车况模糊化:仅口头承诺“无泡水火烧”,合同却写“车况以现状为准”,卖家事后可抵赖。必须要求书面注明“四梁六柱无损伤”并附第三方检测报告。
- 里程表造假免责:调表车泛滥,合同未明确“保证真实里程”则卖家无责。应补充手写条款“此车里程表未篡改,否则全额退款”。
- 定金套路:“诚意金不退”或自动转为“保管费”,需在合同注明“无车况问题则定金可退”,并保留转账记录。
- 过户责任推脱:合同未约定过户时限,卖家拖延致车辆被抵押或违章累积。必须写明“7日内完成过户,逾期赔偿日息0.5%”。
- 隐藏费用捆绑:合同价不含“服务费”“检测费”,交车时突然加收。需提前要求列明全部费用及计算方式。
- **欺诈条款:表面低利率实际IRR超15%,合同未披露GPS费、提前还款违约金。务必要求附《**明细表》并自行验算。
- 质保缩水:承诺“三年质保”实际仅保发动机,变速箱自费。需签订《质保范围确认书》,覆盖核心部件并留存保养记录。
- 抵押车风险:卖家隐瞒车辆抵押状态,过户后债权人收车。必须查验交管12123的抵押登记,合同注明“无任何产权纠纷”。
- 异地合同漏洞:异地交易合同未约定验车流程,卖家发运事故车后拒退。应补充“视频验车确认车架号一致再付款”。
签订合同前务必逐条核对,要求卖家手写补充条款并加盖公章,同时保留聊天记录、检测报告等证据。记住:合同越详细,陷阱越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