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高中走读生放学时间冬季不晚于17:30、夏季不晚于18:00,寄宿生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22:00,部分省份试点取消晚自习并推行双休制,核心目标是保障学生8小时睡眠与减负增效。
-
统一作息框架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中走读生全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冬季放学时间不晚于17:30,夏季不晚于18:00,且严禁统一组织晚自习。寄宿制高中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2:00,确保学生每日睡眠不少于8小时。部分省份如山东、湖南进一步细化规定,走读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00,晚自习自愿参加且结束时间提前至21:30。 -
双休与减负试点
2025年起,全国多地试点高中双休政策,高一高二周末不补课,高三可单休。例如山东青岛67中调整作息表,走读生21:30放学,周末开放校园供自愿自习。政策强调“减量提质”,取消周考、压减作业量,同时禁止将自习时间分配到学科,避免变相补课。 -
弹性调整与地方差异
各省可结合季节、城乡差异调整具体时间。如湖南允许高中晚自习结束时间延长至22:30,但需保证午休不少于90分钟;安徽要求课间休息10分钟以上,严禁占用午休时间统一活动。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可申请月假制度,但需补足法定节假日。 -
监督与争议
政策落地面临家长对学业成绩的担忧,部分学校出现“隐形补课”现象。教育部要求建立公示制度,通过家长委员会监督执行,对违规延长学习时间的学校通报批评。
总结:国家通过规范放学时间与推行弹性作息,平衡学业效率与健康需求。家长和学校需协同落实政策,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真正实现教育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