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创新培训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及强化竞赛激励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1. 精准对接需求与定制化培训
各地围绕主导产业、康养及乡村振兴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例如,新乡县聚焦电焊工、无人机驾驶等职业,通过“岗位需求+技能培训+评价取证+就业服务”模式,完成398人补贴性培训;阿拉善盟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与《技能培训指导目录》,摸排重点群体需求后推出畜牧饲料加工、电商技能等课程;通道县则围绕高低压电器装配、挖掘机操作等紧缺工种设置课程,实现“学中干、干中学”的高效学习模式,学员结业后可直接对接就业岗位。
2. 企业院校协同与资源优化
通过企业自主评价与院校合作提升培训质量。如新乡县13家企业完成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博源新材料等与高校共建实践基地;阿拉善盟联合妇联、残联等多部门建立协作机制,解决资源分散问题。企业主导的培训更注重实操性与岗位匹配度,院校资源则填补理论空白,两者结合形成“产教融合”闭环,加速技能人才供给。
3. 竞赛激励与就业服务联动
技能竞赛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就业支持。新乡县职工技能大赛吸引20余家单位参赛,以赛促学;阿拉善盟推行“培训+就业”一体化,累计推荐岗位121个,34人实现稳定就业。竞赛不仅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还通过证书颁发、岗位对接等配套服务提升劳动者求职竞争力,构建“学技术—获认证—稳就业”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职业技能培训通过需求精准化、资源多元化、成果可视化,有效推动劳动者技能升级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双赢。未来需持续深化政企校三方协作,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并利用新媒体扩大政策宣传,助力全民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