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作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确实存在部分假冒伪劣问题,但近年来通过严格监管和行业整顿,市场规范度已显著提升。关键矛盾集中在饮片染色增重、以次充好等历史乱象,而道地药材和正规企业产品仍具较高可信度。消费者需警惕低价陷阱,选择有溯源体系的优质渠道。
亳州中药材市场的造假手段主要包括染色增重(如用化工染料处理劣质三七)、掺入非药用部位(如药渣回流)以及品种冒充(如树莓假冒覆盆子)。这类行为多出现在散户交易环节,2017年食药监黑榜显示亳州25家企业66次上榜,折射出“多小散乱”的行业痼疾。
监管升级带来显著改善。2024年《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版实施后,全国中药材追溯平台实现全流程监控,药渣溯源灭活系统使违法回收率下降76%。亳州246家持证药企中,69家全国百强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线,2024年上半年进出口额占全省89.41%。
消费者可通过“五看”辨伪:看色泽(硫磺熏蒸品异常白皙)、闻气味(染色药材有刺鼻味)、摸质地(明矾增重药材表面结晶)、尝味道(正品厚朴有辛辣感)、查溯源(NFC芯片验证种植记录)。重点警惕价格异常低廉、外观过度完美的产品。
选择亳州药材时,优先考虑具备GAP认证的种植基地产品或华佗国药等老字号品牌,线上交易认准药通网等正规平台。目前亳州年交易额超500亿元的市场中,规范化交易占比持续扩大,整体质量处于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