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业务下沉网点面临多方面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思想认识偏差:
- 片面理解“对公业务上收,零售业务下沉”的发展导向,将网点主要看作零售业务发展的载体,导致对公业务边缘化。网点对公业务主要还是由对公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主抓,未有效形成全员营销氛围。
-
业务知识更新滞后:
- 在频繁轮岗、人事调整等情况下,网点中一些业务知识丰富、营销能力强的客户经理交流到上级机构或其它岗位,导致网点对公客户经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受限于工作经历及知识水平,客户经理对日常培训所授知识无法及时消化,未能及时更新业务知识,对外营销上仅限于感情联络及跑单送单,不利于在金融同业中的竞争。
-
考核体制不完善:
- 相比零售业务方面,网点所有员工均参与到个人贵宾客户“包户包效”中来,个人业务考核明确、价明确、分配明确,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而对公业务目前虽有相应考核,但计价方面无法做到与个人业务计价程度相匹配,这就很难充分调动基层营销对公业务的积极性。
-
对公业务发展模式滞后:
- 队伍建设滞后:县域农行网点客户经理数量普遍偏少,少数网点即使配备了客户经理,但业务素质普遍较低,难以提供让客户满意的金融服务,给网点对公业务营销拓展带来不利影响。
- 日常工作粗放:例如,在对票据客户服务方面,大部分网点仅仅注重贴现业务办理,却不注重客户账户开立,造成客户资金留存率低、客户流失率高,并形成恶性循环。有些网点虽然也关注客户账户营销工作,但缺乏有力度的后续跟踪服务,致使跑户现象屡屡发生。
- 营销手段落后:许多网点依旧过分依赖关系营销,在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方案创新、增进客户利益等方面未能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难以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对公客户形成足够的银企合作吸引力。
-
数据获取和应用难题:
- 在下沉市场,银行对经营地的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够,对企业的信息积累较少,需要通过大数据赋能下沉市场的业务开展以提质增效。而地方性中小银行需要利用大数据实现客群的增量扩面,以应对大行的竞争冲击。
-
网点对公业务功能削弱:
- 存款结构失衡:乡镇网点几乎丧失对公业务功能。例如,某县域农行的乡镇网点对公存款余额极低,几乎丧失了对公业务功能。
- 对中小企业服务有限:网点对中小企业服务仅局限于对公结算业务方面,难以满足对公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
-
法人**业务为空白:
- 大部分网点法人**业务为空白,缺乏法人**业务操作人员,导致“不会做、没人做、没业务做”三者相互交织的恶性循环。
-
激励机制不完善:
- 对公客户管户权界限模糊,无法通过系统客观的划分客户管理归属,且跨机构、跨部门营销联动机制不完善,导致在营销过程中很难客观的根据客户综合贡献度实现考核及激励,增加了内耗,影响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公业务下沉网点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需要从思想认识、业务知识、考核体制、发展模式、数据应用、网点功能、法人**业务、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进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