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低保通常分为3个等级(A/B/C类),部分地区细化至6-9档,具体划分依据家庭困难程度、成员劳动能力及特殊人群(如重残、重病)等综合评定。不同等级对应差异化的补助金额,例如A类补助标准最高,覆盖“三无”人员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C类多为临时性困难家庭,补助金额相对较低。
-
A类(重点保障户):针对无收入来源、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极度困难家庭,如“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无法定赡养人)、重残重病患者。部分地区进一步细分A1/A2/A3档,例如宁夏A1档城市低保达830元/月,含特殊人群20%增发补助。
-
B类(基本保障户):涵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南宁市西乡塘区将B类分为B1/B2档,B1档(500元/月)针对多重困难家庭,B2档(340元/月)针对单一困难情形。
-
C类(一般保障户):适用于短期困难家庭,如因失业、教育支出等导致收入暂时低于低保标准。部分区域设C1/C2档,如舞钢市C类标准为160-275元/月,侧重过渡性救助。
申请时需提交家庭收入证明、户籍材料等,审核通过后按档发放差额补助。部分地区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额外提高5%-10%补助比例。
低保等级动态调整,需定期复核。若家庭收入或成员状况变化(如恢复劳动能力),需及时申报调整或退出,避免违规领取。建议困难家庭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对应救助政策,如叠加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