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户不一定是低保户,但两者存在交叉关系。关键区别在于:建档立卡户以“两不愁三保障”为识别核心,低保户以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为认定条件。部分建档立卡户因民政兜底政策被纳入低保,但低保户未必符合建档立卡条件,两类政策目标与覆盖范围存在差异。
-
定义与标准差异
建档立卡户是国家扶贫系统中记录的贫困户,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为目标,需经县乡村三级审核认定。低保户则是民政部门认定的低收入家庭,以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为核心条件,侧重基本生活兜底。例如,收入超扶贫线但存在住房问题的家庭可能被纳入建档立卡,却不符合低保资格。 -
政策目标与覆盖群体
建档立卡户涵盖农村贫困人口,包括可通过产业帮扶脱贫的家庭;低保户针对无劳动能力或收入极低的群体,如重残、重病患者。部分建档立卡户因丧失劳动能力转为低保兜底,但低保户中的城市居民或收入略高于扶贫线者无法纳入建档立卡。 -
动态管理与重合情况
建档立卡户实行“脱贫退出”机制,而低保户可“脱贫不脱保”。政策允许两类身份重叠,如未脱贫建档立卡户中的重残人员可单独纳入低保,但重合率受地方标准限制,并非强制绑定。
总结:两者均为国家帮扶政策,但适用场景与标准不同。建档立卡侧重扶贫开发,低保侧重生活保障,实际执行中需根据家庭具体情况分别申请或叠加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