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户与建档立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评定标准、保障内容及适用对象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定义与核心区别
-
低保户
指因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因残疾、疾病、无劳动能力等特殊原因,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
-
建档立卡贫困户
是通过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对贫困户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系统的群体,重点帮扶有劳动能力但收入贫困的家庭,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二、评定标准差异
-
低保户 :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核心,同时考虑财产状况、家庭人口等因素,标准因地区而异。
-
建档立卡贫困户 :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贫困线为基准,结合致贫原因(如因病、因学、因灾等)进行精准识别,标准更注重动态管理。
三、保障内容不同
-
低保户 :主要提供基本生活补贴,保障“吃、穿、住、医、教育”等基本需求,长期依赖可能影响自我发展。
-
建档立卡贫困户 :除基本生活保障外,还实施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健康救助等专项措施,帮助实现稳定脱贫。
四、适用对象范围
-
低保户 :覆盖所有收入低于标准的家庭,包括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等群体。
-
建档立卡贫困户 :仅针对有劳动能力但收入贫困的家庭,脱贫后退出系统。
五、动态管理机制
-
低保户 :定期审核收入和财产状况,调整保障额度。
-
建档立卡贫困户 :通过“四精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实现动态管理,脱贫后自动退出系统。
总结 :低保户侧重收入保障,适合无劳动能力或收入极低群体;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精准帮扶实现脱贫,适合有劳动能力但贫困的家庭。两者可叠加享受政策,具体以当地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