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困难户是指家庭收入略高于当地贫困线标准,但因疾病、残疾、教育负担等因素导致实际生活困难,无法享受常规扶贫政策的群体。这类家庭往往因“差一点”够不上帮扶门槛,面临“政策夹心层”的困境。
-
收入“临界点”困境
边缘困难户的人均收入通常比贫困线高10%-30%,但刚性支出(如医疗、教育)占比超过50%,导致可支配收入极低。例如,某地贫困线为年收入5000元,边缘户年收入5500元,但家庭成员患慢性病需每年支付6000元药费。 -
政策覆盖盲区
现行扶贫政策多以贫困线为硬性标准,边缘户无法纳入低保、危房改造等专项救助。部分地区的临时救助需“特事特批”,申请流程复杂且覆盖不稳定。 -
脆弱性突出
这类家庭抗风险能力极弱:一场大病、子女升学或自然灾害即可使其滑入贫困。调研显示,约40%的脱贫人口来自曾经的边缘困难户群体。 -
地方探索解决方案
部分地区试点“防贫保”(商业保险补贴)、弹性认定标准(如支出型贫困评估)或设立边缘户专项基金。江苏等地将医疗自费部分超过家庭收入40%的家庭自动纳入监测。
边缘困难户的识别与帮扶需从“收入达标”转向“支出预警”,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公众可通过社区申报、扶贫热线等渠道协助发现潜在对象,推动政策精准触达“隐形困难”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