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是从2003年开始全面推行的,当时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如今,新农合已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均可参保。2025年政策明确,若2025年未缴费,2026年参保将有3个月待遇等待期,断缴时间越长,等待期越久,且需全额补缴费用。
新农合始于2003年的试点阶段,2008年基本实现全国覆盖,原名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参保人称为“新农合”,城镇居民参保则为“城镇居民医保”。2016年起,我国整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包括未参加职工医保的城乡居民。近年政策调整显著,如2025年个人缴费标准提高至400元,国家补助达670元,集中缴费期为9月1日至12月31日,外出务工人员可延至次年2月底,享受期为次年全年。若错过缴费,新生儿、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可后续补缴,但普通居民断缴后重新参保需承受待遇等待期,且断缴年限越长,等待期越长,如断缴一年等待3个月,断缴两年4个月,断缴四年以上6个月,期间医疗费用无法报销。未在12月31日前缴费者,次年将失去财政补贴,需全额缴费1070元。政策还规定,集中缴费期后部分群体可补缴,如新生儿、停止缴纳职工医保人员、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等,但正常参保人群应尽量按时缴费,避免经济损失和保障中断。及时参保不仅保障延续,还能减轻医疗负担,参保人需留意每年政策变化与缴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