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学车刷学时漏洞的核心问题在于部分驾校通过技术手段或虚假操作规避监管,导致学员实际训练时间严重不足,埋下“马路杀手”隐患。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机动车驾驶教学与考试大》的学时规定,还因压缩成本、恶性竞争损害行业生态,最终威胁公共交通安全。
刷学时漏洞的常见操作包括:使用跑码器伪造车辆行驶状态、拆除计时终端器并外接虚假视频设备、要求学员空坐车内定时刷脸打卡等。例如,深圳某驾校要求学员每天静坐4小时“刷学时”,实际路驾训练仅4小时,远低于24学时的标准。更隐蔽的还有“外地班”模式,通过异地注册考试规避本地监管,代刷学时收费200-300元/次。
驾校铤而走险的主因是利益驱动。严格按学时培训会大幅增加油费、车辆损耗和人工成本,而低价竞争迫使驾校通过造假压缩成本。部分学员因时间紧张主动配合造假,形成“合谋”,加之监管部门对指纹打卡、GPS定位等技术的监管衔接不足,导致漏洞长期存在。
从技术层面看,漏洞利用的是监管系统的三大短板:一是学时数据由驾校自行录入,缺乏第三方核验;二是运管部门与交管部门信息共享不畅,自主约考制度下未完成学时的学员仍可报考;三是对造假设备的查处滞后,例如江门查获的驾校通过多媒体播放器伪造训练视频,手段隐蔽且迭代迅速。
提示: 学员若发现驾校强制刷学时或额外收费,可向当地运管部门举报。选择驾校时应核实合同明细,警惕“低价陷阱”,确保实操学时与费用明确对应。安全驾驶技能的扎实掌握,远胜于投机取巧的“速成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