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在低保审核过程中会利用大数据进行核查,但具体实施存在选择性原则。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
大数据核查的全面性
民政部门已与银行、社保、住建等9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可核查银行存款、房产、车辆、保险等财产信息,以及子女收入等赡养义务情况。通过全国“一网查询”系统,可精准评估低保对象的经济状况。
-
核查的针对性与抽查性
大数据核查并非对所有低保户进行全面检查,而是采取“抽查+重点核查”方式。例如,村内可能仅对存在疑点或申请频繁的家庭进行核查,普通低保户通常不会被主动查询。
-
查询权限与程序规范
民政局需依法依规获取授权(如查询存款需申请人签字),并严格保密个人信息。查询结果仅用于低保资格认定,违规操作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
微信等非银行渠道的有限性
虽然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属于实名认证体系,但民政局一般不直接查询其流水。主要核查对象为银行账户,微信等渠道通常作为辅助参考。
总结 :民政局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核查,但实际操作中以抽查为主,且需遵循法定程序。建议低保户如实申报财产,避免因虚假信息影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