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补贴主要发放至农户的“一卡通”账户或村集体对公账户,具体流向包括直接兑付给承包耕地的农民、国有农场职工,以及用于村集体耕地保护相关公共支出。补贴资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重点支持耕地地力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用途,且明确禁止对抛荒、改变用途的耕地发放补贴。
-
发放对象与方式
补贴优先发放给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户,通过惠民惠农“一卡通”系统直接到户。若耕地流转给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补贴仍归承包方所有(合同另有约定除外)。村集体或国有农场的补贴则拨付至对公账户,用于集体耕地保护项目。 -
资金使用范围
农户领取的补贴鼓励用于耕地保护措施,如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村集体资金需经民主决议,专项用于农田基础设施修缮、地力提升或农村公益事业。部分地方政府可统筹少量资金用于区域性农业基建。 -
负面清单与监管
以下情形不得发放补贴:耕地转为养殖场、林地、设施农业用地,或非农业征占用地;抛荒一年以上;占补平衡中新增耕地质量不达标等。资金发放全程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违规行为将追责。 -
发放流程与时效
补贴需经农户申报、村组公示、乡镇核实、县级核发四步骤,公示期不少于7天。各地通常在每年6月底前完成发放,确保政策与农时衔接。
总结:耕地保护补贴通过精准直达的发放机制,既保障农民权益,又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农户可通过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或“一卡通”系统查询到账情况,村集体需公开资金使用明细以确保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