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需满足“建成年代早、居民意愿强、资金筹措达标”三大核心条件,改造流程涵盖“摸底申报-方案设计-施工验收-长效管理”四个阶段,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等问题,并通过加装电梯、完善消防等提升居住品质。
-
改造条件
- 建成时间:优先改造2000年前建成、配套设施不足的非商品房小区,尤其房改房等公共属性强的住宅。
- 居民共识:需经专有部分面积及户数均超2/3的业主同意,且物业费收缴率不低于70%。
- 资金保障:政府、居民、企业共同出资,居民需补缴专项维修资金并建账到户。
-
改造内容
- 基础类:修复屋面漏水、外墙脱落,更新供水、供电、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
- 完善类: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绿化照明等,提升生活便利性。
- 提升类:建设养老托幼设施、社区食堂、5G基站等,打造“15分钟生活圈”。
-
实施流程
- 申报阶段:街道摸底后纳入改造库,居民表决通过后提交方案,同步申请财政补助。
- 施工阶段:EPC总承包模式优先,严格质量监管,公示施工进度以减少扰民。
- 长效管理:改造后引入物业或居民自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维持改造成果。
提示: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需居民主动参与协商,并配合后续管理。各地政策细则可能不同,建议咨询属地住建部门获取最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