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驾考中,科目三考试时给教练300元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源于潜规则下的“包过费”或“红包文化”,其核心目的是换取安全员的考试提示或变相照顾,但本质属于违规行为,可能助长不良风气并存在法律风险。
-
潜规则驱动:部分驾校将科目三视为“生意场”,收取300元左右的“包过费”,承诺未通过可退款。安全员(通常来自合作驾校)通过咳嗽、敲车窗等隐蔽方式提醒考生操作失误(如忘打转向灯),或利用规则允许的“踩刹车”“开空调调车速”等小技巧辅助通过考试。
-
经济利益链:教练或安全员通过收取费用获取额外收入,部分地区甚至形成固定分成模式(如科三通过后教练提成300元)。部分教练以“不交钱就挂科”威胁学员,利用考试指挥权(如靠边停车提示)变相索贿。
-
风险与争议:这种行为涉嫌作弊和贿赂,若金额较大可能触犯法律。电子监考普及后,部分考场已减少人为干预空间,但四五线城市仍存在操作漏洞。学员依赖“红包”通过考试,可能掩盖驾驶技能不足的问题,增加日后上路的安全隐患。
总结:科目三给教练300元的现象是驾考制度不完善的产物,学员应通过正规练习提升技能,拒绝助长灰色交易。若遇强制收费,可向驾校或交管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