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三个维度是教育目标设定的核心框架,主要用于教学设计和课程规划。这一框架最早由教育学家提出,后经新课程改革进一步阐释,具体包含以下三个维度:
一、知识与技能维度
这是教学目标的基础层面,强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例如数学中的计算能力、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或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等。该维度关注结果性目标,即学生最终需要达到的具体能力水平,通常分为“学懂”“学会”“能应用”三个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维度
该维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方法,强调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反思”实现知识内化。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协作能力,或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属于程序性目标,关注学习策略和思维习惯的养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这一维度涉及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如好奇心、求知欲)及价值观的形成(如责任感、尊重他人)。它属于体验性目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如对学科的兴趣、团队合作的认同感等。
四、其他相关说明
-
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保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例如,学生通过掌握数学公式(知识与技能)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过程与方法),最终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应用场景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确定各维度的权重,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历史课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与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历史事件对价值观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三个维度构成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旨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