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五大剧种分别是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和评剧,这五大剧种在唱腔、表演形式、流行区域等方面各具特色,是中国戏曲文化的杰出代表。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被誉为“国粹”,其影响力遍布全国。作为综合性表演艺术,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利用“程式”表演,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唱、念、做、打有机构成。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能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早期得名河南梆子,是在继承河南梆子基础上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其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也有较高声誉。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地方戏曲剧种,从百姓生活土壤中生长起来,具有关怀现实基因。它是在清末河北滦县一带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在华北、东北一带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