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会计准则是规范非营利组织财务活动的核心规则,其核心价值在于确保透明度、合规性和公益资产的有效使用。 通过区分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净资产、强制披露财务信息、禁止利润分配等机制,基金会会计准则既保护捐赠人权益,又推动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基金会会计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基础,强调权责发生制和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必须按实际成本入账,且需区分受限制资产(如指定用途的捐赠)与自由支配资产。例如,捐赠协议中明确用于教育项目的资金,必须严格按约定用途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财务报告需包含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定期向社会公开。重大资助项目需理事会决议,投资活动遵循“合法、安全、有效”原则,且收益仅限用于公益目的。例如,某社区基金会购置固定资产仅限自用,不得变相捐赠或出售。
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必须用于同类公益组织,体现“非营利”本质。若章程无规定,则由登记管理机关处置,确保资产不回流捐赠人。这种设计从根本上杜绝了利益输送的可能。
提示:基金会管理者需定期接受财务审计,而捐赠人可通过公开财报追踪资金流向,共同维护公益生态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