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写生的步骤可分为以下五个核心阶段,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观察与构图(基础阶段)
-
整体观察
静下心来分析静物比例、结构、主次关系及色彩对比,明确画面整体氛围。
-
构图布局
-
采用三角形构图或主体居中法,注意物体大小、疏密对比及前后层次。
-
确定视点与落幅大小,避免画面过小或过杂。
-
二、起稿与打形(基础塑造)
-
勾画轮廓
用铅笔或淡色颜料快速勾勒物体基本形状、透视关系及明暗转折,确定主体位置。
-
结构分析
通过几何形线连接物体,明确形体特征及暗部阴影,为后续铺色奠定基础。
三、铺色与明暗(主体表现)
-
大色调铺陈
从重色主体物入手,快速铺出整体冷暖对比,注意黑白灰层次关系,避免局部细节干扰。
-
明暗关系处理
-
以明暗交界线为界,区分受光面与背光面,强化立体感。
-
投影需有形且较深,增强空间层次。
-
四、细节刻画(质感与细节)
-
质感表现
根据材质调整笔触:玻璃用跳跃感过渡,毛线用松散笔触,不锈钢用硬朗线条。
-
局部深化
从主体物体入手,逐个完善形体的明暗、结构及细节,注意与整体呼应。
五、调整与完善(收尾阶段)
-
整体审视
检查明暗对比、色彩协调及构图平衡,删除琐碎部分,强化主体突出性。
-
细节优化
调整虚实关系,确保空间感和质感表现自然,最终呈现和谐画面。
注意事项 :不同材质需针对性处理(如不锈钢反光、布料褶皱),初学者建议从简单静物(如水果、陶罐)入手,逐步掌握光影与结构关系。